川久保玲的味道

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生在80年代,受到90年代文化及教育的洗禮,經濟發展及民生也和現正的大不同。那時候香港是正急速地和國際接軌,又有英式文化統治,當時接觸的時裝造就了很多品味的培養,記得第一次聞到Comme des Garcons的香水,覺得很臭,然後是難忘,到有點掛念那獨特的味道,拿上手的觸感,看在眼的企不穩樽身,這些感動在現今的時裝品牌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我是不會經常轉香水的人,這麼多年來就只有一直塗幾款香水,其中有兩支也遇上停產discontinue的命運,以後有機會再談。今次想把這些我從來也未噴過上身的香水,一次過拍照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
1994年Comme des Garcons第一次推出中性味道香水,也就是我剛才説的那支蛋型企不穩的平面樽身,如果沒有記錯,應該第一次是在當時的時裝王國JOYCE遇上它的,先說一些品牌成立資料:1969年由Rei Kawakubo川久保玲創立品牌,1973年正式成立公司,1978年加入了男裝系列,1981年首次在巴黎時裝週行show;那麼94年應該是品牌的頂峯發展時期,我當時是中五畢業,幸運地直入了香港理工大學,小部分全級最少的幾個,也是最頑皮最幼稚最吱喳的幾個,初接觸真正的時裝,當時的老師也大部分仍然是英國人,英式口音很重。 

 

第一支買的comme des garcons香水應該是這支pocket size的版本,因為記得好像是比較便宜,經典配方味道是很獨特而複雜的black pepper、cedar、amber、cinnamon、honey、mint、sandal等等。 從來沒有開封,因為我對香水的看法是-真的要配合個人氣質,我記得有位師兄噴得很瀟灑很襯他的造型,本來85分的他,噴咗升到105分。

   

然後是這可一不可再的Night of Stars特別限量版2000年出品,只出產2500支,有編號的,不是説笑,我應該買了5支,有4支是送人的,這是留給自己的,當時在莎莎買,放在莎莎賣絕對是死貨,自從在莎莎見過之後,有任何好朋友/心儀的男孩生日,我也送這個。一個薄紗袋𥚃面仍然摸到是那支不規則蛋型的香水,中間隔著幾萬片金色星星片,我省回幾千字可以了,用眼看已經明白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

然後到了2005-2007期間,一直都有買它的特別版,2005 Love Hurts 銀色心型包裹著香水,同年有人送我一套完整的 2005 series 7 sweet,味道十分古怪,全是糖果味、香口膠味、咖啡味、朱古力味等等,這是我唯一有噴上身的comme des Garcons香水,而最遺憾的是其中一種sticky cake味道我十分十分喜歡,我也大安旨意沒有覺得要補倉的念頭,用完了掛住了停產了,試過eBay試過很多途徑也沒用了。 如果有朋友知道哪裡還有,請告訴我,我會還一個大人情給你。

        

Pearly Monster是2006年的出品,又是「唔買唔得」的例子。 

     

以下兩支找不到出品年份,不過應該是2005-2007期間的限量版。 

       

好了,然後是這支2003年的Happy Pillow,講起都嬲,我明明買咗兩支,而家一支都冇,我記得是借了給某記者拍攝,然後從來沒有再見過它了,第二支是有人借去噴,我說ok反正我不用的,不過用完比番個樽我,當然又是在消失的物室。想買也買不回,所以人大了,不會再隨便借物件出去,縱然這麼說,不久前我又犯錯了,借了些props給同事,提醒她們有6次之多,自己也覺囉嗦,最後還是換來聳聳兩肩說:「哎呀,sorly,唔見咗喎。」我能怪誰?都是我錯。 黎明永遠是對的:「叫人還錢慘過乞。」

 

以下是我錯過了而又很後悔的幾支:2014年Stephen jones wisteria hysteria 黑/白系列、年份不詳的white冷織外套特別版和2013年 Architecture系列,年份近,應該還可以買回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最後是我不明白的一支:Pharrell Williams聯乘版,如果你看到以上的非凡用心設計,你應該也看不懂這一支,不如這樣說:「我唔明白或不再認識這品牌已經好一段日子了。」在marketing工作日子不短,明白有些時候是需要的,不過,自己本來就是藝術家,也能用這身份賺夠多了,何必呢? 

   最後,再上官方網站看看現在可以買的香水,唔,只能說現在的時裝品牌再沒有以前的真心、誠意和浪漫,也解釋了我為何很久沒有買名牌的原因。